全国政协委员唐俊杰:推广热泵烘干技术促进粮储安全

2020-04-27 阅读次数:2054次

  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粮食收获时水分均在20%以上,安全收储水分应该控制在15%以内,高水分含量易霉变,所以粮食烘干是长期储藏前的一个必要手段。
  “你知道吗?与小户种植、太阳能晾晒烘干的情况不同,集约化经营使得集中收获后的粮食受场地和天气制约,无法及时晒干,造成霉变、发芽等损失的产量达5%左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80亿到240亿元。”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二商东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唐俊杰是来自于食品安全领域的委员,提到粮食安全,直言应用热泵烘干技术,提升粮食品质势在必行。
  热泵烘干技术优势明显
  “从2011年开始,以燃煤热风炉为主要热源的烘干设备被列入国家农机补贴目录。粮食烘干机销售量从2012年的1500台,快速增长至2017年的1.87万台,7年增长12倍,而粮食机械化烘干率仅有20%左右。”唐俊杰介绍说。
  近几年,煤改清洁能源,各地明令禁止使用燃煤热风炉作为热源。考虑到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现状,作为能源替代方案的太阳能、生物质、柴油、天然气、电热均有明显的缺陷,使用热泵粮食烘干技术来取代传统燃煤热风炉为主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烘干技术,在节能、环保和高效方面优势明显。
  热泵技术是通过压缩和换热过程将热量从常温环境温度泵送到高温有限空间,其供热效率达到电加热的3~7倍,是传统制冷空调技术的一种应用形式,多种形式的热泵技术在建筑供热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热烘干技术不断进步
  近几年,国家鼓励“煤改电”,在传统粮食烘干领域应用热泵技术非常适应我国的能源特色。国内很多制冷企业已认识到热泵技术对于农特产品烘干的价值,从广东开始逐渐向北进行了大量的应用,这些应用比传统燃煤烘干节能率高出40%~70%。江浙一带复杂环境下的稻谷小麦热泵烘干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广。
  2015年开始,针对东北高寒地区冬季玉米烘干难题,中科院理化所周远院士团队,提出了多级热泵粮食烘干技术,联合相关企业成功研制了可以在东北高寒地区高效工作的塔式粮食热泵烘干装备。该热泵烘干系统采用全封闭结构,烘干过程能耗低、无粉尘、无污染排放,烘干的粮食品质优良、色泽鲜亮;在-20℃的环境下,烘干塔的送风温度可以达到70℃,相比燃煤系统节能35%以上。由于烘干温度相对较低,烘干后玉米的裂纹率、破碎率、脂肪酸值大大降低,无烘伤粒、焦煳粒、爆花粒产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烘干污染重、成本高、质量差等难题。该技术属于国际领先创新技术。
  新技术推广的建议
  国有粮食储备已经建立起中央、省、县(市)三级储备体系,由中储粮、中粮、华粮、地方储备等国有企业主导,大部分粮食进入国家粮库,“政策粮”市场特征明显。应用热泵烘干技术,提升粮食品质势在必行。为此建议:
  一是强化标准引领,促进质量提升。建议进一步提高粮食烘干设备节能环保标准,鼓励协会、学会、联盟等社会团体制定烘干领域绿色技术、创新产品、售后服务、回收拆解和再利用等方面的相关标准,将其作为节能审查、政府补贴、工程招标、节能技改、检验认证、产品推广、市场监管等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
  二是设立粮食热泵烘干专项资金。围绕我国大宗稻谷、玉米、小麦的规模化烘干问题,结合大型连续式和小型批式热泵粮食烘干的成功案例,联合国家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结合各省市实际,设立粮食热泵烘干产业化推广专项资金。在粮食主产区,以粮食烘干企业为主体,开展热泵烘干技术的先行先试。鼓励制造企业为用户提供按需定制、精准适配的热泵干燥系统及装备;对粮食烘干加工企业应用热泵技术进行设备更新、节能减排、循环增效等给予专项补贴,提高企业装备水平,提升粮食品质,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打印文章】

Baidu
map